馬麗的《水餃皇后》大概率能拿下五一檔票房冠軍。
影片根據(jù)灣仔碼頭創(chuàng)始人臧健和為原型,講述了她遭遇感情挫折后,從最低谷一步步邁向成功的故事。
“土”且套路是真的,但暖也是真的。
雖然片方在公布的人物海報上,印上了一個大大的“苦”字,但導(dǎo)演劉偉強在敘事時,既沒有跳過臧健和人生中的陰暗時刻,又沒有過分去渲染她的艱難不易,而是點到即止。
臧健和帶著兩個女兒跟丈夫會合,卻得知他已經(jīng)在泰國另娶妻生子,要她做“小”時,一個轉(zhuǎn)場鏡頭便點明了她暫時的隱忍退讓。隨后的正式談判和決裂,人物的崩潰也是含蓄的。最高的爆發(fā)點,也只是那句“別叫了”。
之后,導(dǎo)演又用一段在長洲的打工戲,鋪墊了臧健和適應(yīng)環(huán)境的能力——發(fā)現(xiàn)自己不懂粵語會被排斥后,再找工作時她就用文字溝通,默認自己是啞的。
到了香港后,臧健和為了生存同時打3份工。不慎受傷丟了工作,又查出患有糖尿病。用不多的本錢擺攤創(chuàng)業(yè),卻一天都沒等來顧客。
很難,卻并不“苦情”。
因為,臧健和的人生鍵每被按下去一次,導(dǎo)演和編劇就為她點亮一盞燈。一如影片中,她的身邊總被愛和善意縈繞包圍。
明明只是接活兒的雇傭關(guān)系,手工店老板(姜大衛(wèi)飾)卻肯在關(guān)鍵時刻上門報信,避免她因為居留證過期而被處罰。
嫁到香港卻從未跟她見過面的同鄉(xiāng),忙著跑前跑后,包攬了幫她領(lǐng)臨時身份證、找住處等所有事。
惠英紅飾演的“包租婆”紅姐,見面時有點不太好說話的樣子,可在實際相處的過程中,卻是又細心又仗義,還在她最灰心喪氣時,不惜自揭瘡疤為她打氣。
還有江美儀飾演的珍姐,張達明飾演的辣撻哥,云吞店的夫妻店主等,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給予臧健和一份助力。
在幫助過她的人中,有兩個人又格外重要。
一個,是袁富華飾演的糖水伯。
對于糖水伯的身世和過往,影片中并沒有給予交代。但無論是應(yīng)對警察還是街頭幫派時的熟練,都在佐證他底層草根的身份。
自己活得已然不易,卻又看不得別人淋雨。
出不了攤兒,東西賣不了就得扔掉,是事實,也是借口。那碗湯圓,對悲傷絕望中的臧健和來說,是“長長久久”的毅力和勇氣。
這樣的糖水伯,就像他熬出來的豆沙。雖然一身都是被生活磋磨碾碎的痕跡,卻總是笑得寬和又溫厚,歷經(jīng)苦難無數(shù),卻授人以甜。
他不求報,卻自有善報。
結(jié)局時,糖水伯和臧健和之間的因果線,用最好的方式劃上了句點。
另一個,是朱亞文飾演的華哥。
這個人物的原型,是臧健和當初在擺攤時,一個曾對她釋放過善意的警察。而影片則對這個角色,進行了情感方面的擴展。
不過處理得很克制,同時又很有層次。
在觀眾以為華哥對臧健和的兩次善意回應(yīng),都只是他體諒底層百姓生存不易時,又給出了他其實早就被臧健和的堅韌和拼勁兒打動,已經(jīng)暗中關(guān)注過她很久的信息。
是鋪墊,也是轉(zhuǎn)折。
而兩個人的關(guān)系,還有一重轉(zhuǎn)折。
墓園那場戲中,臧健和沒有回應(yīng)華哥伸出的手。之后的另一場戲中,她又用一句祝福,委婉傳遞了自己的選擇。可華哥離開時,臧健和站在窗前目送的身影,又說明她對華哥其實并非完全不動心。
片中的這條感情線,欲言又止,又意猶未盡,有種留白的美。
“暖”是《水餃皇后》這部影片的亮點,同時卻也是缺點。
本就被“簡化”處理的人物磨難遭遇,在進一步被“大愛人間”式暖化處理后,臧健和從一無所有到成功創(chuàng)業(yè)的故事,就變成了一篇爽文。
影片中的她,就像是小說中被命運垂青的“氣運之女”。不僅沒有遇到過真正的絕境,反而總有人出面幫她度過難關(guān)。
相對來說最兇險的“交保護費”那關(guān),破解方式竟然是讓帶頭的大哥因為臧健和揮刀保護女兒的舉動,想起了曾經(jīng)也這樣護過自己兄弟的老媽。不僅讓他收斂了所有惡意,還因此給了臧健和一筆500個餃子的大訂單。
很巧合,巧到有點尬那種。
再就是,馬麗的哭戲太多了。
或許是因為人物的變故、轉(zhuǎn)折、推動被輕拿快放,處理得太像爽劇,容易讓觀眾覺得臧健和創(chuàng)業(yè)成功的太簡單,所以要用哭來體現(xiàn)她的難。
于是,在車站在婆婆刁難,得知丈夫另娶時,眼中含淚;求丈夫留下未果,反被指責別有所圖時,委屈落淚;發(fā)現(xiàn)誤會了女兒,落淚。
查出患病,掛了電話蹲地上,落淚;失業(yè)找不到出路,在天臺上哭;餃子賣不出去,落淚;找到正在撿垃圾的糖水伯,落淚;帶糖水伯去吃餃子,說從此照顧他,刷刷落淚;接到母親去世的電話趕回家中,連續(xù)兩場都落淚?;氐郊液蟮哪菆?,更是放開了哭。
而以上這些,還不是全部。
這些哭戲,有的必要,但很多卻偏向于煽情,對于人物的塑造和劇情推動,并沒有多少實質(zhì)性作用。
最后要說的,就是刻板印象。
大女主是不能看重錢的,所以,即使因工受傷,獲得賠償合情合法,但非要用不收錢來表達主角的倔強爭氣;表現(xiàn)主角的情緒崩潰,一定是要她責罵孩子,再從旁觀者的反應(yīng)來折射她的不得已。
總的來說,馬麗的這部轉(zhuǎn)型作品,一定程度上的確可以改變觀眾對她“喜劇女王”的印象。但無論是角色完整度還是影片本身的質(zhì)量,又都跟出色有一定距離。
所以,《水餃皇后》能成為“五一”檔票房冠軍,也在意料之中。但票房想要大爆卻又太難,如果能超越原預(yù)測的3.65億總票房,就已經(jīng)是意外之喜。